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01-04 04:05:01 浏览量:
产业是经济之本、发展之基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。近年来,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,立足自身区位优势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引良种、建基地、强技术,苹果产业实现了扩量、提质、增效、创牌四次历史性飞跃,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强农业、稳经济、促发展的成功路子,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,全县苹果栽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,品牌价值达到161.3亿元,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位列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苹果类第3位,被授予“中国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区”“全国苹果质量品牌共建县”。
一、凝聚行政推动之力,精心做优“体系链”。高位谋划定调。深入调研、多方论证,确定“凸显特色、错位竞争,发展苹果产业”的思路,科学提出“一核、三带、五区、多点”的产业布局,持续扩规模、建基地、创品牌、增效益,建成专业化果品乡镇12个、果品专业村160个、10万亩以上苹果生产示范带3条,2023年苹果产量106.8万吨、产值70.48亿元,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000元。高位保障集成。出台《关于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编制《静宁苹果“三品一标”发展规划》《静宁苹果产业链重点工作安排意见》等系列规划,明确行业部门、属地乡镇职责任务,为苹果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高标引领提质。精心绘制静宁苹果产业链图谱,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、出口创汇基地18.4万亩、良好农业规范基地1万亩,设置基地建设、苗木繁育、精深加工等链环73个,明确静宁苹果产业延链、补链、强链着力点和突破口,全要素保障、全方位支持、全链条提质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部门牵头、社会参与”的良性格局。
二、汇集干群联动之智,同心做强“管理链”。强化包抓责任。建立“县级领导包乡、科级干部包村、乡干部包社、村社干部包地块、农户包管理”的“五包”责任体系,成立由村社干部、驻村干部和“乡土专家”为主的果业技术服务队,扎实开展果园管理提质增效“八大行动”,提升单产和果品品质,全县果品优果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80%和95%。强化技术推广。普及现代苹果栽培、幼树早果早丰栽培、病虫害综合防控、果园防灾减灾等技术,在苹果生产重点乡镇规划建设自动气象监测站、病虫监测站、灾害性气象及病虫害发布平台,新增防灾减灾示范园2万亩,大幅提升果园管护质效。强化培训示范。大力推行“行政+技术”双轨责任制,在所有乡镇成立林果业技术服务中心,深入乡镇和果园生产一线名懂技术、会管理的“科技明白人”,推行果园标准化管理80万亩以上,走好走实“科技培训、技术引导、示范推广”一体化发展路子。
三、发挥项目撬动之能,用心做长“支撑链”。大项目助力。紧盯产业链优势潜力、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,聚焦苹果苗木培育、生产管理、贮藏保鲜、品牌营销、电商物流、配套服务等方面梳理谋划,精深论证重点项目,建立《静宁苹果产业链重点项目库》,谋划2022至2026年静宁苹果产业链重点项目5大类59项50.26亿元,确定2022年产业链重点项目51项15.29亿元。大融合推进。推行“六链同步、三产融合”发展模式,以葫芦河流域高新技术、李店河流域提质增效、312国道沿线条示范带为核心,谋划实施产业链项目34项17.2亿元,威戎新区乡村振兴物流园、陇原红苹果精深加工产业园、威戎镇智慧果业(苹果科创馆)综合示范园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。大基地示范。依托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资源禀赋,按照覆盖优生区、发展适生区的思路,坚持点上突破、片上扩展、带上延伸,每年新植果园5—10万亩,建成7个高新集成技术推广示范园,认证良好农业规范(GAP)等各类基地69.4万亩,获批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。
四、提升龙头驱动之效,真心做大“产业链”。集约化发展。遵循市场规律,组建成立县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和24个乡镇产业公司,完善推行“国有平台公司+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“静宁模式”,将各类涉果主体吸附聚集到产业链条上,推动特色产业市场化、集约化发展。龙头化带动。培育壮大德美、常津、陇原红等果品营销、储藏、加工龙头企业161家,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省级龙头企业12家、国家及省级果品专业合作社72家,实现产供销一条龙、农工贸一体化。规模化提升。采取培育壮大一批、改造提升一批、招商引资一批“三个一批”措施,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社610个、苹果家庭农场119家,流转土地30.14万亩,转移就业6.2万人,带动农户入股联营1.8万户,激发经营性收入增收潜力,形成龙头企业引领、合作组织带动、能人大户示范、园区集约发展的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。
五、放大典型带动之果,诚心做靓“品牌链”。重价值促提升。充分发挥县苹果产销协会作用,组织参加国际商标会、产品博览会、品牌推介会60余次,静宁苹果先后荣获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”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等8张国家级名片和“中华名果”等18项国家级大奖,今年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,进一步提升了静宁苹果品牌知名度。重标准促规范。制定《“静宁苹果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》,通过统一产品标识、统一宣传口号、统一包装标准、统一溯源系统、统一品牌授权的“五统一”模式,全面规范“静宁苹果”地理标志的使用、管理和保护,授权甘肃德美地缘等28户企业统一使用“静宁苹果”地标公用区域品牌。重推广促形象。积极组织参加北京农交会、上海亚果会、东盟博览会等大型节会,全力开展推介宣传,获得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,“静宁苹果”被列入首批受欧盟保护的中国地标产品,今年2月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,果品远销欧盟、中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,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,成为一块享誉中外的金字招牌。
六、推行市场拉动之策,专心做高“价值链”。做好“农头工尾”文章,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纸箱包装等关联产业,积极培育加工增值、包装配套、储藏营销型龙头企业,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,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2万吨,纸箱生产能力达到3.3亿平方米。做好电商赋能文章,以静宁京东数字化物流园为牵引,培育打造“互联网+”新兴产业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城市开设果品直营店26家。对接阿里巴巴、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,认证成为京东生鲜苹果供应基地,入驻各类电商店铺3000多家。拓展建立苹果销售“海外仓”,苹果外贸出口17个国家和地区,累计出口果品16.8万吨,创汇19.9亿元。做好文旅融合文章,深入挖掘苹果产业文化资源,提炼总结“静宁苹果精神”,全力打造“华夏之根·红色圣地·金果家园”特色名片和“华夏祖源地·东方苹果城”旅游品牌,落地实施35°苹果谷景区二期、全省乡村旅游样板村等重点文旅项目,积极发展以观光赏花、休闲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旅游,持续放大产业资源与文化旅游的叠加效应。
七、下足合作互动之功,全心做精“服务链”。科技创新赋能。推广良种“繁育推”,加强针对性研发,试验选育适合县域生态条件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成纪1号”“静宁1号”新优品种,建成高标准脱毒苗木繁育示范区2000亩,年出圃苗木400万株以上,产值达5000万元。打造栽培模式样板,推广瑞雪、瑞阳等早、中熟品种1万亩,为实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院地联手提效。采取“院地合作”“院企合作”等形式,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,挂牌成立甘肃首家苹果院士专家工作站,组建县果树果品研究所、苹果产学研联盟,制定完善静宁苹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,促进苹果产业逐步向品种多样化、供应均衡化转变。宣传推广助力。精心实施苹果文化“六个一”工程,成功举办中国苹果产销峰会等各类展览展销活动,全域推进苹果花海、苹果采摘等推广活动,打造“金果家园”“静宁果农”劳务等特色品牌,被央视财经评论、大美中国等栏目连续深度报道,静宁苹果已成为全县人民的“致富果”“小康果”“幸福果”。
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,服务超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——“非银支付”越来越好用了
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,《条例》有利于加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规范与引导,为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临床上综合考虑不同目标人群以及方法的敏感度、特异度和便利性等因素,合理选择胸部影像学检查、免疫学检测、病理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诊断方法。
空间中心判断,本次X5.0级耀斑事件由位于日面东边缘的活动区AR3536(N05E75)爆发产生。当前该活动区比较活跃,后续仍有爆发的可能。
有研究发现,女性的偏头痛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,多在青春期和女性月经期反复发作,妊娠或绝经后将减少或停止。
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离不开产业带动;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更少不了产业支撑。
每年7月,基于上年的监测数据,仲昭辉会和队员们分成几路,在山里彻夜点灯诱捕成虫,阻断栗山天牛繁殖链。
1月1日,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传来“开门红”捷报——该基地9台核电机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6.8%。
“刚开始国外不看好晶硅电池,但中国通过提质增效把它做成‘萝卜白菜价’(可被市场接受的低成本),晶硅电池得到大规模推广。
事实上,从历史上来看,出现厄尔尼诺事件时,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,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,冷暖起伏比较明显。
新技术应用过程中,必然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和风险,新技术安全保障成为新增长点。
当前,我国L2级自动驾驶车型已经被广泛应用,正处于L2级+向L3级过渡的关键期,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。
“爱达·魔都号”商业首航时,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在外高桥造船公司加快建造。
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——聚焦《“数据要素×”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
什么是“数据要素×”?为什么推出“数据要素×”行动?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。
根据《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23》的数据,中国知识产权指标排名世界第一的包括:专利申请(158万件)、有效商标注册(4270万件)、有效工业品外观设计注册(约280万项)、植物新品种申请(12357件)、本国有效地理标志(9571个)。火狐电竞火狐电竞
推荐资讯